以便协调和促进欧洲和意大利在地震后对中国的支持

日期: 栏目:资讯向导 浏览:11 评论:0
以便协调和促进欧洲和意大利在地震后对中国的支持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正文】

  【同期】意大利民众 玛丽娜

  大家好,我是来自意大利的玛丽娜,我想感谢所有中国人给我们的帮助,谢谢!

  【同期】意大利民众 萨拉

  大家好,我是萨拉,特别感谢中国一直在帮助我们,也一直和我们意大利人在一起,非常感谢!

  【同期】意大利民众 安东尼奥

  中国朋友们,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的医疗帮助,这是一种伟大的友谊和情感的见证。感谢中国这个胸怀宽广的国家,一句来自意大利的问候,你好!

  【解说】近日,疫情肆虐欧洲大陆,意大利成为疫情“震中”。截至当地时间24日,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升至69176例,累计死亡病例6820例,治愈病例8326例。意大利总理孔特21日称,这一疫情是意大利自二战结束以来面临的最严峻危机。

  面对这一人类共同挑战,中国毫不犹豫伸出援手,与意大利坚定地站在一起。当地时间3月12日晚,首批中国医疗专家携带防疫物资飞抵罗马。

  【字幕】抵达罗马次日一早,中国医疗专家组立即进入工作状态,连续同意大利卫生部、红十字会、高等卫生研究院等机构分享经验。

  【同期】中国医疗专家组领队、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孙硕鹏

  我看到一个时间停下来的罗马。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救治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偏安一隅,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因为本来这个世界是个连接的社会,是个地球村的概念,我们现在就必须让时间停下来,让人类的活动停下来,要把疫情克服住,然后再恢复秩序。

  【解说】为兑现“急意方之所急,向意方增派医疗专家组”的承诺,第二批中国医疗专家一行13人18日飞抵达米兰。两组专家“会师”后,又迅速分头前往意大利北部疫情最严重的三座城市贝加莫、帕维亚和米兰工作。

  【同期】中国医疗专家组成员、中国生物副总裁 杨汇川

  其实意大利现在的情况有点像我们中国的一月中下旬,是疾病的这种高速的一个暴发期。所以我们是希望能把我们经验更多的分享给他们,然后让他们能够从这些经验当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东西,让他能够更好地去控制疫情。

  【解说】连日来,中国医疗专家组受到意大利媒体与民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意大利女孩奥罗拉创作的一幅漫画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中国医生用身体“撑住”亚平宁半岛的形象令无数人动容。

  【字幕】然而早在2008年,中意两国就因医疗互助结下了深深的情谊。

  汶川地震后,意大利慷慨相助,不到十天就向中方提供了100万欧元援助和价值150万欧元的救灾物资。

  意大利还派出医疗队来到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与当地医务人员一同救治灾区群众。

  【同期】中国医疗专家组领队、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孙硕鹏

  当时中意医院给绵竹人民、给四川人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

  【解说】画面里的小姑娘名叫邓路,15岁的她,在父亲的劝说下来到意大利的帐篷医院打下手,当起了小志愿者,与意大利医护人员短短接触的十多天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同期】绵竹市孝德镇苦葛村村民 邓路

  当时我们这边每天有很多病人陆陆续续一直往意大利医院来治疗,然而当时他们医生不厌其烦地、很热情地接待每一位病人,通过这些事,在我心里面我觉得我长大也要帮助别人。

  【同期】绵竹市人民医院医生 左雪梅(2008年汶川地震意大利医疗队共事医生)

  在“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大概一周左右,意大利的紧急医疗队就来到了绵竹,他们在绵竹孝德建起了一个临时紧急帐篷医院,对当时很绝望的我们来说,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他们一起共事的时候,让我感触特别深的就是对病人特别和蔼,特别亲切。那些地震伤员从废墟堆里刨出来的时候,衣衫都是不整的,他们的断肢流脓、流血,他们一点都没有嫌弃,认认真真地清洗包扎,都做得非常细致,让我感觉到这个医学真的是没有国界的。

  这张照片是我和意大利医生一起在帐篷医院里参与的第一台帐篷手术,这个手术是一台阑尾手术,当时他们除了对我们地震伤员救治以外,对我们的常见病也进行救治。

  【字幕】在抗震救灾最困难阶段,意大利慷慨相助:震后不到十天,意大利政府向中方提供了100万欧元援助和价值150万欧元的救灾物资。

  【字幕】绵竹市孝德镇高兴村村民张华琼和她的父亲都接受过意大利医生的治疗。

  地震后在家务农的张华琼胆囊炎突发,经过两次治疗她的老毛病再也没犯过了。

  【同期】绵竹市孝德镇高兴村村民 张华琼

  心里还是很感谢意大利医生对我们的支持,虽然时隔这么多年,但是我们还是记得他们对我们的好,还是非常感谢他们。

  【解说】除了治病救人,他们还带来了欢乐。意大利医疗队到来后不久,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让灾区的孩子们快些走出地震阴影,意大利医疗队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开起了派对。

  【解说】据统计,到6月4日撤离回国前,意大利医疗队一共治疗了近千名受灾群众。他们离开后,留下的是一个完整的帐篷医院。

  【同期】绵竹市人民医院 罗俊蓉

  当时除了带来了医疗技术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套紧急救援设备,其中包括手术床、手术设备、转运箱,还有包括紧急救援的地震帐篷。

  【解说】日常交往的点滴,折射出的是中意两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1970年,意大利成为第二个和我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2004年,中意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去年,意大利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同期】意大利民防部门应急办公室负责人 路易吉·丹杰洛

  十多年前,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去了中国,在四川省成都市,我领导欧盟委员会和意大利派出的专家组,以便协调和促进欧洲和意大利在地震后对中国的支持。现在我在意大利罗马,从事冠状病毒的应急管理工作,我很高兴也有机会得到中国同仁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来到意大利、米兰,是为了帮助我们、我们的医生和护士面对这一可怕的紧急情况。我真的非常感谢中国能在这一紧急情况下共同努力。我们再次面对面、并肩支持意大利公民,我感谢中国同事。

  【同期】意大利灾难医学协会会长 卡萝拉·马蒂诺

  我想说,你们的帮助让我非常感动,因为你们还记得我们,还记得当时我们去找寻你们,就好像一粒种子被种下,经过培养终会结出果实,果实就是这种伟大的友谊,它将我们连接,超越时间,在需要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加牢固,无需索取我们就收获了他们认为应该给与我们的(帮助)。我们都是同一片海的波浪,同一棵树的叶子,同一个花园的花朵,谢谢。

  【同期】绵竹市孝德镇卫生院院长(2008年汶川地震意大利医疗队共事医生) 张文科

  在意大利紧急救援队救援任务结束的时候,我们一块找了一个当年的纪念T恤,大家一块在上面签名留念,我想这也是一个中意两国医生友谊的象征,也纪念了当时我们那一段共同工作的岁月。

  【字幕】

  山与山不相遇,人与人总相逢

  没人能独自演奏交响曲

  需要一整个交响乐团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符

  感谢你们愿意与我们一起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等你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在这里等你

  我们等你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等你

  因为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们等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字幕】

  今年,中意两国将迎来建交50周年。共战疫情让中意两国情谊更加深厚。

  主编:李杰 王健

  统筹:王朝

  责任编辑:王朝

  编辑:王朝

  电子编辑:王朝

  记者:杨进 吉莉 谢佼 赵宇超 韩冲 杨迪 罗伯特·费兰蒂(报道员) 贾远波(报道员)

  音响:田里 郝晓江

  视频技术:董硕

  字幕灯光:邹建波

  摄像:邰剑秋

  音频技术:田里

  系统技术:郝晓江

  技术监制:王宏达

  终审:孙涛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完)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